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LETOU。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媒体报道 > 正文

媒体报道

【医悦会】2020-10-26 对话专家 | 顾晋教授:我国结直肠癌的诊疗现状与进展

浏览次数: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新发病例,约60万人死于该疾病。肿瘤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结直肠癌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是肝、肺、腹膜。对于可以接受术后治疗的患者,术中给予局部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期医悦汇【对话大咖】子栏目《对话专家》特邀北京大学首钢LETOU院长顾晋教授作为访谈嘉宾,为您剖析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现状、特点与进展,浅谈雷替曲塞在结直肠癌术中的应用价值与前景。

《医悦汇》: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位居国内恶性肿瘤发病第三位,恶性肿瘤死亡第五位。面对这一数据,请您介绍一下国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现状及治疗难点。

顾晋教授:结直肠癌是我们国家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就如主持人所言,结直肠癌的整体发病率占全国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死亡率位居第五位。通过最近的一些文献资料,我们看到结直肠癌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上升的比较明显,而在美国或其他欧洲国家目前开始成为下降或者是水平线的发展趋势,总体而言,结直肠癌的整体发病现状来看是有增加的。
导致发病率增加的一部分原因是我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另外一部分来自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这与结直肠癌诊断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有关,近年来诊断水平的发展带动了结直肠癌发病检出的人群逐渐增多,这也成为我们国家结直肠癌的一个发病特点。还有一个特点是我们国家的结直肠癌人群中年轻患者可能比欧美要年轻10岁左右,另外就是我们国家的直肠癌在结直肠癌当中占的比例比较高,所以这个是和欧美国家的发病不太一样的地方。

《医悦汇》:针对我国现在结直肠癌高发的现状,众多专家提出对结直肠癌进行全程管理,您能否和我们介绍下如何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精准治疗,药物又在精准治疗中充当什么角色呢?
顾晋教授: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来说,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还是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结肠癌,大多数结肠癌在被发现和诊断以后,还具有手术治疗的机会;对于直肠癌,主要以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为主,在诊断后往往要进行术前放化疗。
实际上,随着这些年来精准治疗的概念提出以后,其在结直肠癌的整体诊疗和全程管理中体现的比较多,特别是一些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针对一些特定的靶点给与靶向治疗,让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一些原来认为不可能治疗的,如肝转移、肺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患者,也可以通过分子靶向治疗来使这部分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医悦汇》:请您谈谈雷替曲塞用于结直肠癌术中局部给药的安全性和临床获益性?

顾晋教授:雷替曲塞在结直肠癌的整体诊疗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结直肠癌外科中主要用于术中给药,通过一些报道可以看到,雷替曲塞在部分结直肠癌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由于雷替曲塞出现的时间还比较短,因此,未来可能还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经验积累,需要经过大量的临床应用和数据整理,才能够总结出雷替曲塞在结直肠癌的局部用药治疗中的作用。

延伸阅读

雷替曲塞为抗代谢类叶酸类似物,特异性抑制胸苷酸合成酶(TS)的合成,从而导致DNA断裂和细胞凋亡,其作用于TS酶的合成,而5-FU作用于该酶的嘧啶结合部位,雷替曲塞抑瘤活性更高。此外5-FU为细胞外代谢,且其代谢产物才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因此其局部给药的治疗效果受限。而雷替曲塞是细胞内代谢,原型就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更强,因此更适合局部给药,且在常温ICP和HIPEC中都可以得到应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预防性使用雷替曲塞ICP,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并不增加术后严重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局部给药可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加抗肿瘤效果。时间依赖型的药物到达一定浓度后,再增加浓度抗肿瘤效果不再增加,而浓度依赖型的药物则不然,因此浓度依赖型的药物其实更适合局部给药。而雷替曲塞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双重特性。即随着浓度的升高和浓度的维持,抗肿瘤活性均可同步提高。另外,单中心研究中证实雷替曲塞ICP组术后CEA水平较对照组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微信截图_20201030095114.png